(图:安冬东 文:张攀 审核:姜亚玲)为扎实推进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建设,帮助其快速衔接学校教学体系、融入教学环境,全面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与高效性。8月29日上午,基础化学教研室在402会议室开展新教师新课试讲及听评课活动。本次试讲共三名教师参与,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三个方向,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岑世宏教授和副院长姜亚玲副教授、学院教学督导赵文善教授以及化学教研室主任毛雅君副教授共同组成评审团,全程参与听课与点评指导。
为确保活动平稳有序、高效落地,学院提前统筹制定详细方案,不仅明确试讲内容需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点展开,还将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板书设计能力列为重点考查维度。此外,部门还提前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学科指导教师,在教案撰写、课件制作、教学环节优化等方面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为新教师搭建起助力专业成长的“教学练兵场”。

图一 牛兰岚老师试讲情景
试讲环节落幕之后,各学科团队随即分组开展听评课研讨工作。评审团成员从多个关键维度对新教师的授课表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点评过程中,评审团既充分肯定了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与优势,也客观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与待改进之处,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优化建议,助力新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牛老师完成试讲后,我院院长岑世宏教授给出了细致且贴合学科特点的点评。她提出,在讲解“酸碱滴定曲线”这一核心知识点时,可增加生活中的实例,让抽象的曲线变化与实际应用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同时建议课堂提问要兼顾基础薄弱与学有余力的学生,比如针对基础概念设计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的区别” 这类问题,针对拓展内容设计 “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减少滴定误差” 这类问题,以此提升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图二 杨岚老师试讲情景
而在杨老师试讲《有机化学》后,学院副院长姜亚玲结合自身多年的课程教学经验强调,《有机化学》是化学、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他举例说明,在讲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时,可带领学生回顾前期学过的 “醇的结构与性质”,对比醛酮与醇在官能团结构上的差异,进而推导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差异,帮助学生构建起 “结构决定性质” 的系统知识体系。

图三 安冬东老师试讲情景
此外,在《物理化学》课程安老师完成试讲后,化学教研室主任毛雅君给出了细致且契合学科特性的点评。他提出,在讲解 “热力学第一定律” 这一核心知识点时,可增加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以汽车发动机能量转换、家用电热水器加热过程中能量守恒为例,让抽象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规律和实际场景结合,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定律内涵。
本次教师新课试讲及听评课活动,不仅是对化学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全面检验,更是学院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院院长岑世宏教授表示,后续教研室将持续推进新教师培养工作,帮助其尽快适应教学岗位,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教学热情的优秀化学教育工作者,为学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