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25年9月1日下午,资源循环教研室围绕“以试讲磨技能,以匠心育新人”为主题,在信科1-402组织开展3位新教师入职试讲及听评课活动。教研室全体骨干教师、资深教师参与评审与指导,为新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打磨能力的专业平台。

图一 杨岚老师试讲情形
为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制定详细方案,明确试讲内容需围绕学科核心知识点,重点考查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及板书设计等能力。同时,提前为每位新教师配备学科指导教师,从教案撰写、课件制作到教学环节打磨,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为新教师搭建起专业成长的“练兵场”。

图二 安冬东老师试讲情形
在讲《有机化学》中“羧酸的化学性质”时,杨岚老师从结构成因切入,清晰阐述羧酸四类核心化学性质,案例兼具学科性与行业实用性,还关联教学评价与优化方向,逻辑连贯、重点突出。在讲《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安冬东老师先阐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核心公式:ΔU = Q + W,并结合废旧电池回收、生物质热解等资源循环场景说明应用,授课逻辑清晰。在讲《化学反应工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时,牛兰岚老师能紧扣速率定义、动力学方程形式,结合资源循环中反应(如废催化剂再生反应)举例,呼应“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清晰,符合学科教学要求。

图三 牛兰岚老师试讲情况
试讲结束后,听评课环节随即展开。评审教师们遵循“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以评促改”原则,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创新性、课堂节奏把控力、师生互动有效性等维度进行细致点评。岑院长指出:“新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上准确到位,但可进一步优化案例选择,增加本地资源循环企业的实践案例,让教学更贴近行业实际”;教研室主任毛老师强调:“教学语言需更注重节奏感,在重难点内容处适当放慢语速、增加停顿,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同时可借助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提升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针对点评意见,新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与评审教师深入交流教学设计优化思路,现场研讨氛围浓厚。
此次新教师入职试讲及听评课活动,既是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初次“检阅”,也是教研室传承优良教学传统、凝聚教学智慧的重要举措。通过“试讲-点评-研讨”的闭环模式,新教师明确了自身教学短板与改进方向,也为后续正式授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骨干教师的精准指导与经验分享,进一步强化了教研室“传帮带”的团队协作氛围,为资源循环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资源循环教研室将建立新教师教学能力跟踪培养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随堂听课、举办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持续助力新教师成长,以“匠心”培育更多懂技术、善教学的资源循环领域专业人才,为推动学科发展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贡献力量。